應用優先與原理優先

從心理學出發的溝通技巧

我在社交媒體上,看到一位滿會寫程式的客戶所寫下的文字:

今天和一個朋友聊,也講到了一些 Mindset 的東西,談到為何我不覺得自己算是理工人,可能更偏向商管人。 關鍵點在於:對我來說,有用有幫助遠大於正確,而對於理工人來說,正確先於有用有幫助。

我看到這段文字之後,回應了客戶:

有用(應用)優先又或是正確(原理)優先,如果從 MBTI 的角度來切入的話,與這個人的首要認知功能 (primary cognitive function) 是什麼有關。如果是「判斷功能」的話,會是有用優先。如果是「感知功能」的話,則是正確優先。

我的回應的主要參考資料有兩個:

  1. 文化地圖 一書,也有提到「應用優先與原理優先」的概念。根據該書,美國人是各種民族裡,最應用優先的。而法國人則是最原理優先的。換言之,我客戶對於他自己的觀察,有其普遍性,做比較文化學研究的人,也觀察到了類似的分類法。
  2. Dario Nardi 利用腦電圖 (EGG) 對 60 位大學生做出的結果。 Dario Nardi 量測了 60 位大學生的 MBTI 心理測驗分類結果,並且拿去與腦電圖的結果比對,從而歸納出不同的 MBTI 類型對應的腦電圖。IP 或是 EJ 類型偏重結果、而 IJ 或是 EP 類型注重過程

這個現象可以怎麼應用呢?

  • 應用在銷售,視客戶的特性,考慮要多談結果還是多談產品的運作原理。
  • 應用在教學,視學生的特性,考慮要從知識的應用面切入、還是原理面切入。
  • 應用在人際關系,視聽眾的特性,選擇話題發展的方向:結果或是過程。

許多的大公司的行銷部門應該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。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有時候會在 Linkedin 上收到訊息,內容提到某大公司有產品技術的白皮書可以讓我下載。唉,又被這些大公司猜對了,我是原理優先的人,我還真的把 300 頁的白皮書讀完了。

Laurence Chen

IT 顧問、講者、作家。喜歡快速迭代 (fast iteration) 與提高產出。 著作:「從錯誤到創新」 https://leanpub.com/errors_to_innovation/ 網站:https://replware.dev/